-
01月27日
-
“物美价廉”是每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但如同一枚硬币具有两面性一样。现实生活中,与“物美价廉”理念背道而驰的事例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比如,老北京冰棍5毛一根,但并没有丝毫影响到哈根达斯可以卖到40元一根的现状;夏利汽车3万多元一辆,也没有改变奔驰、宝马售价过百万的事实;一斤面条两三元钱,但一碗台湾牛肉面可以卖到上万元一碗,竟然还有许多人会排队等着吃…… 下载论文网 在全国践行工匠精神、如火如荼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产品能不能热销,绝不仅仅取决于它的价格是不是无底线的“低”,也不仅仅在于它的折扣是不是无下限的大,相反,更多程度上在于它的品质和使用价值够不够合理的高。在行业整体情况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许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考虑一下,物美价廉还有优势吗?物美价廉已经过时了吗?物美价廉的发展思路还靠谱吗?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物美价廉”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偏好。在与国外设备进行比较时,国产纺机一向以“物美价廉”作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和卖点,不少纺机生产企业也常常将“性价比高”作为产品的最大特点和优点。 应该说,消费者对物美价廉、高性价比产品的追求,永远都没有错。但是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该不该一味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的生产方式,进行所谓的恶性低价竞争,正在变成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在整个制造业低迷,国家提倡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产纺机生产企业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产品结构和产品研发方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物美价廉”还能信吗? 对于物美价廉,国内消费者和世界上大多数消费者的思维似乎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看法是,产品要好,但价格要绝对便宜,越便宜越好,甚至可以便宜到没有底线。然而,“物美价廉”英语一般表达为“excellent quality and reasonable price”,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极好的质量,二是价格要合理。正是对产品价格和质量理解的不同,才出现了我们和国外产品定位的根本不同。这也导致了国内所谓的“价廉物美”,“价廉”是硬梆梆的,但“物美”则有可能是软绵绵的。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的道理,只是我们在购买产品时却经常会因为贪图小便宜犯一些错误、付出一些代价。这方面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有过沉痛的教训或经验。 曾几何时,淘宝以“物美价廉”的噱头,赚足了大家的眼球。2015年“11?11购物狂欢节”,天猫和淘宝支付宝一天的销售总额更是超过了900亿元。这也是一个消费者对价廉产品偏好的典型例子。但是,随后网上又曝出“双十一”淘宝天猫退货率高达64%,退货金额达574亿元的消息。不管退单原因是出于有关机构刷单冲销售总额还是客户出于对产品款式、质量不太满意;不管产品是不是伪劣产品,有没有假货,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理解正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他们已经对淘宝小店的产品质量开始担忧了,即使进行网上购物,一般也会选择天猫或者有点知名度的稍微贵些的产品,太便宜的产品不敢买了。因为,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即使价格再便宜,如果产品质量太差的话,买了也纯属浪费。 此外,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物美价廉”的理解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曾经在街头、集市上的廉价服装、生活用品,由于来源不明、品质过差,正在从人们视野中逐渐消失。种种迹象表明,廉价产品似乎被贴上了一张“物不美”的标签,一个产品仅有价廉优势就可以走天涯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往往也是消费者更加关重产品品质的时候。纺织、纺机行业也体会到了这一点。许多纺机生产企业反映,在当前情况下,纺织企业选购设备的思路也开始转变了。以前,纺织企业选购设备基本上是哪家企业给的折扣、优惠多,哪家企业的设备便宜,最终选择的几率就大。但是现在,纺织企业往往会同时选择几家设备企业进行考察,不仅到纺机企业去了解行情,而且还会到纺机企业的用户企业去考察设备的应用状况。价廉已经不是他们购买设备的最主要因素了,物美的权重份额正在不断增加。 一些纺机企业的负责人还告诉记者,近一两年来,我国进口纺机数量又出现了增加的迹象,他们去过一些新开工的纺织企业,发现这些企业除了粗纱机以外,其他的设备全部都是采用的进口设备。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值得深思。 的确,过去我们引以为豪的价格优势,也随着国外知名企业在国内投资建厂步伐的加快正在逐渐消失,国产、进口同类设备的售价由原来的1:3,发展到2:1,到现在的2:3,价格差价越来越小。大家都明白,当价格接近的时候,产品品质的优势就会显得更加明显。那么,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物美价廉能留给企业的空间还有多少?产品价格战还能打多久? 过度“价廉”导致价格战? 有人说,“物美价廉”的理论是不对的,它直接使中国制造陷入了价格的混战。应该说,“物美价廉”的思路没有太大问题,问题主要出在,我们太注重“价廉”了,“物美”正在被“价廉”远远地抛在了身后,“物美价廉”也变得越来越畸形了。 的确,在特定时期,会有物美价廉的东西,比如两大品牌厂商联盟为了争夺重要市场,常常会运用价格战术,相同质量的产品售价比他人低得多,这在国内各个领域屡见不鲜。不出意外,一旦分出胜负,价格就会回归正常,如果是获得垄断地位的一方还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以弥补此前价格战的损失。 应该说,几十年前,我们拥有原材料成本、制造工艺成本、劳工成本、土地成本、税务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环境治理成本、营销成本等优势,一些有头脑的民营企业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凭借这些优势,造就了Made in China的神话。 但目前,我们赖以制胜的成本优势却在不知不觉中正趋于烟消云散,“价廉物美”的空间也在一点点被挤扁。更重要的是,当今中国出现了数以亿计的中产阶层人士,他们开始关注商品的质量与性能,这些新的主流消费理念都体现出对传统“价廉物美”观念的扬弃。 在最近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召开的织造、纺纱分会上,许多纺纱、织造设备设备企业也就低价无序竞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杭州史陶比尔纺机事业部戴荣兵讲道,欧洲企业竞争对手从来不是比价钱,而是比品质,比交货期,比技术服务,所以他们才会越做越大。陕西长岭纺电王华认为,恶性竞争主要因为产能严重过剩,织造是供新万博娱乐,新万博官网,新万博网站娱乐大于求的行业,如果产品没有差异化,只是进行恶性竞争谁也没有利润。另外,行业面临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的现状,企业缺乏创新,缺少差异化竞争力。郑纺机副总王自豪说,目前织机领域的恶性竞争仍然比较集中,但织造准备领域的恶性竞争已经过去了。国外企业没有低价赊销现象是因为其产品过硬。目前国内织机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还比较大,在竞争的基础上更需要联合,需要上下游联合把产品品质做上去,向国际一流水平靠拢,争取每个领域形成两三家龙头企业,去占领国际市场,这才是正道。 不错,物美价廉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更多的意味着对所需商品的一种期待。而对于生产者来说,要想做到物美价廉,就必然投入更多的有形物料成本和看不见的人力、研发成本,其实这也就意味着成本的提升。所以说,在没有革命性的材料、技术、生产力支撑的情况下,一些产品的“物美”与“价廉”本身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过度追求价廉的后果,势必会造成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何改变现有模式 目前,我们正在向德国工业学习建设工业4.0,学习工匠精神。德国制造正在成为宣传自己形象的一张实力名片。但有意思的是,“德国制造”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连德国人自己都承认“德国货就是物美价不廉”。你跟日本人可以谈价格,但你跟德国人谈价格,一刀都砍不下来。德国人压根就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不过,德国的“物”的确值那个“价”。 以前听到一个事例,德国人造的锅可以用100年,因此每卖出一口锅,实际上也就丢失了一位顾客。这种思维,对于中国商人来说,就是傻得不透气。但德国人却认为,所有买过锅的人都不用买第二次,这就是口碑,就会有更多人买他们的锅。显然,德国人的营销路数与国内截然不同:一笔生意,在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 这种思维促进了德国产品品质的形成,那么德国品质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一位德国撰稿人告诉记者,在德国,很少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往往是专注某个领域的“小公司”、“慢公司”,但同时又极新万博娱乐,新万博官网,新万博网站娱乐少有“差公司”,几乎或者甚至没有“假公司”。 “小事大作,小企大业”是德国企业的共识。“大”并不是目的,而是“强”的自然结果。 我们承认“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我们也接受“便宜没好货”的说法。实际上,真正物美价廉的产品或许有,但我们未必会经常有运气碰到。低价产品,必定是在某些方面做了牺牲,而高价产品一般不会存在明显短板,甚至还有更高的品牌溢价等融在其中。可以说,只要是有一定技术含量、制造工艺、材料科学在内的商品,无不遵循这样的规律,那就是价格高的未必质优,但质优产品的价格绝不会最便宜。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宏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告诉记者:“纺机产品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以及时间的积累,并不能一蹴而就。 一味的追求低价,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研发投入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怎样改变现有发展模式呢?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但笔者认为最可取的还是要不断创新,塌下心来进行研究,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品质不错,价格有优势,才是真正的物美价廉。没有品质的价廉,即使能够实现热销,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任正非的华为能够逐渐走向世界,靠的也是过硬的产品品质,在他的思维里,“物美价廉”的东西都靠不住,这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物美价不廉”还缺什么? 最近几年,行业已经从高速增长期逐渐过度到平稳发展期,不少纺机生产企业开始意识到,高速增长期只要做出产品来就可以赚钱,平稳发展期还这样发展就可能会有淘汰的危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摆在企业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走价格竞争之路,但这条路肯定迟早会见底的,见底那天或许就是被淘汰的那天。另一条路是走技术提升之路,这条路会越走越宽。企业只有从客户角度着想,从技术上做差异化,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有人认为,中国制造根本就不可能比得过欧美、日本等的制造水平。这话也许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国的基础工业某些环节,与国外相比确实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如果就此就下定论,我们不新万博娱乐,新万博官网,新万博网站娱乐可能生产出“物美”的东西,也是有失水准的。比如,前段时间,国内居民蜂拥日本购买的马桶盖,有关媒体报道就是中国制造。不少海外旅游的游客,购买回来的服装、箱包,铭牌上也可赫然发现“made in China”的字样。这也说明,并不是我们造不出高品质产品来,而是我们缺少信心和一种用心做品牌的精神,缺少一种真正的工匠精神。 我们不否认所谓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还有需求的空间,因为市场需求是全面的,既有高端需求,也有中低端需求。但是,所谓的“价廉”的产品不可能有足够的利润支撑它继续投入、创新,也没有获得合理利润的理由和条件(原料、人工等成本优势已经失去)。如果这些价廉产品依然可以获得可观利润,唯一的可能就是进行偷工减料等恶性竞争。 也许一些生产企业会抱怨,他们的品质并不比国外产品差,但是一旦将价格定位到“价不廉”的水平,顾客就绝不会考虑他们的产品了。确实,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已经打惯了价格战,通过恶性竞争搅乱了市场,破坏了我们的形象,期盼在短期内就把这些负面形象扭转过来,似乎不太现实。实际上,不仅是消费者的思维需要改变,生产企业的思维也要进行转变。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机制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提升产品品质,实现“物美”的目标,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
这是水淼·dede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19-01-27 19:11:51)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分类: 新万博网页额
本文地址:http://www.dedecmsmb.comhttp://cuoresacro.com/xinwanbowangyee/9.html